Skip to main content

香港 Hong Kong

香港 Hong Kong

2020年2月6日 | 天晴

二月的第一個星期六,我們去了位於粉嶺的O’ Farm,目的就是要去看看香港土生土長的咖啡樹。認識啡農Mike是由於報章的報導,知道他在香港正在種植屬於香港的咖啡樹,膽粗粗就問 Mike能否接受我們的探訪,Mike爽快答應,促成了我們生昌第一次的咖啡農莊體驗。 

          

香蕉樹蔭下種植的咖啡樹

先不論香港究竟是否適合種植咖啡,但要營造一個適合它生長的地方就至少需要樹蔭。「農場不是每一個位置都適合種植,所以我特地為此而先種香蕉樹; 希望以蕉葉來為咖啡遮蔭。」到訪當天香蕉樹蔭下種植的咖啡樹已算是略有收成,第一次親眼見到咖啡櫻桃,更有幸一嘗新鮮採摘後的味道,甜甜的果肉,吃完竟吐出了三粒咖啡豆!(正常是兩粒)。

香港適合種植的地方不多,加上一棵咖啡樹至少要種5年才開始有收成,收成後的功夫又多,完全不符香港人常談論的經濟效益。眼前的咖啡樹佔地不多,Mike就是利用這些小批次,不斷去試驗適合香港咖啡豆的處理方法。Ming是Mike的伙伴,當天她一邊跟我們傾談,一邊逐粒逐粒從咖啡櫻桃中取出咖啡豆,然後放到不同的盤子發酵,旁邊放著一部果肉壓碎機,外面曬著的是以水洗及日曬方式處理的豆,整個生產過程就是以這種最原始的方法進行。

               

Seed to Cup

Mike種植的咖啡品種是Caturra,「要在香港種植評分很高的咖啡,機會很微,香港不是高海拔地區,也沒有特別的土壤,很難栽種出多元風味的精品咖啡」;所以Mike著重的不是要種出評分很高的咖啡,而是希望透過合適的處理法,找出一種屬於香港的味道及本土精神。他們正在試驗的處理法有十多款,希望能挑出幾款有趣的再深入試鍊及杯測,然後才會正式推出市面。

在種植及鑽研處理法的同時,疫情前他們也舉辦過「復耕者咖啡工作坊」,讓對咖啡有興趣的人能親身體驗一下咖啡的「seed to cup」:由採摘、處理、烘焙到沖煮,分享箇中繁複的過程外,更希望大家可以學懂欣賞不同咖啡豆的性格,不要局限自己,喜歡咖啡就是要開放地嘗試不同口味。

Cup to Seed

「當你認真喜歡一件事的時候,你是會追溯它的源頭。」Mike就是由喜歡喝咖啡,到現在種植咖啡樹。 近年興起打咭風潮,漂亮的店舖人人都愛,不過現在有點發展到店舖的設計(打咭位)比咖啡的質量更重要了,逐漸忽略了背後咖啡師的用心、烘焙師的經驗、還有咖啡生產者的心血及汗水。回望自己做了八年多咖啡,也沒有真正的「cup to seed」,透過這次探訪,更深刻體會到一杯精品咖啡真的得來不易,十分佩服啡農對咖啡的熱情!

Your Cart

Your cart is currently empty.
Click here to continue shopping.